当前位置:首页 >电商/行情/资讯> 资讯正文

柔宇科技陷入欠薪风波,估值600亿的市值却迎来至暗时刻

资讯发布时间:2021-12-11 12:42:49 点击:464

12月8日晚间,有多名柔宇科技员工在社交媒体上爆料称,11月底本应该是柔宇科技承诺为员工补发10月份工资的日子,但是他们并未收到补发的薪资。

据媒体报道,由于11月底柔宇科技没有如期补发薪资,其CEO刘自鸿为此还召开了全员大会,和员工们沟通了目前公司的资金状况。在会上他表示,目前公司融资正在进行,预计12月会有资金进入,将在今年12月底或者次年一月发放薪资,但仍有不确定性。

这家头顶“柔性屏独角兽”光环的企业,在去年年底还曾准备冲刺科创板IPO。2020年底,柔宇科技递交了招股书,但在今年2月份却撤回了上市申请。

一直以来,柔宇科技在市场上就备受争议。一方面,它深受资本“宠爱”,累计获得十多轮融资、是估值一度将近600亿元的独角兽;另一方面,它却在科技创新能力、商业化变现能力上备受争议,曾被外界冠以“骗子公司”、“PPT企业”之称。到底是什么让柔宇科技饱受争议,如今又是什么让它进入了“至暗时刻”?

陷入欠薪风波

柔宇员工曝出公司“欠薪”事件后,12月9日凌晨,柔宇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自鸿在朋友圈发布了一篇文章:《马斯克追忆破产边缘:每天醒来,在梦中哭了一夜》。同时,他配文表示:“其实,谁都有过不容易。在人生至暗时刻,也不要指望雪中送炭,唯一能做的是,坚持到底,永不言弃。”

图源/ 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微信

这似乎也是“隐性”承认了,柔宇科技正面临艰难的时刻。

12月9日,柔宇科技也正式对外回复称,对于拖欠工资的员工,公司后期除了补发外,还将给予额外的薪资补偿或期权奖励。

今年10月,在某社交平台上,就有署名为柔宇科技员工的用户爆料称,“9月份只发了40%的薪资,到了10月份,公司就开始正式拖欠全员薪资了”。该员工还表示,柔宇科技在美股上市失败后,“期权说收回就收回了,没有任何补偿”,连年终奖也已经连续两年时间发不出来了。

也有员工在社交媒体上透露,从今年5月份开始,柔宇科技已经连续拖欠了他8个月的工资了,该员工还表示,“近一年公司没有生产东西了。”在人民网上,有网友留言称,柔宇科技拖欠近千名员工工资,连“保洁、保安”的工资都没能发出来,已拖欠了近半年。

事实上,柔宇科技的盈利难题早已曝出。

这家2012年成立的高科技公司曾在2020年1月曝出消息称,计划在美国上市,进行公开募股,筹集约10亿美元资金。但是直到2020年6月,柔宇科技的赴美上市之旅仍迟迟没有动静。

2020年6月底,柔宇科技的市场主体从“有限责任公司(中外合资)”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这被市场解读为,柔宇科技已经放弃在美上市的计划,打算改道国内资本市场。之后,关于柔宇科技上市的消息不断传出,但公司从未正面回应过。

直到2020年12月底,柔宇科技披露了招股书,正式冲刺科创板。柔宇科技此次IPO拟募资144.39亿元。按照这次IPO拟发行不超过1.2亿股,柔宇科技估值达到578亿元。

但在招股书中显示,从2017年至去年上半年,柔宇科技分别实现营收6472.67万元、1.09亿元、2.26亿元和1.16亿元,3年时间内营收5亿多元,亏损却累计高达32亿元。

但时隔2个月后,在2021年2月10日,柔宇科技冲刺科创板之路也被按下了“停止”键。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主动撤回IPO申请的前夕,1月31日,中国证券业协会披露了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名单,柔宇科技位列其中。

事后柔宇科技曾发布公告表示,撤回IPO申请是因为公司股东结构存在“直接层面三类股东”等情况。但这次IPO的失败也让外界对柔宇科技的质疑声一度高涨。

颇有戏剧性的是,康美药业案一审宣判后,“独董”身份一时间成了烫手山芋,但在距离柔宇折戟科创板已经过去了10个月时间后,柔宇科技的独立董事刘姝威却于不久前在社交媒体上再次公开解释其IPO失败的原因,为其“辩解”称,公司掌握了国际领先且原创的柔性电子技术、研发能力较强;并就公司撤回上市申请的原因,认为是目前我国解决包含三类股东的公司申请上市的问题还有待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刘姝威还透露称,柔宇科技目前已经与空中客车、中国中车等企业合作研发,其中空中客车已经与柔宇科技签署了商用交付计划协议,未来四年柔宇科技将向空中客车提供约3亿欧元柔性技术解决方案。

就在此次曝出欠薪事件的一个月前,柔宇科技还通过部分媒体宣布,已经签署了一笔总计6亿元的大订单,2022年开始陆续出货,2年内完成订单交付。但是,这笔订单背后的客户,柔宇科技并未透露。

柔宇科技的“独角兽”光环

柔宇科技是有自己的“高光时刻”的。它在诞生之后,就一直带着“斯坦福学霸创业”、“推出全球首台商用可折叠手机”等等耀眼的标签。

根据公开资料,柔宇科技是由美国斯坦福的三名校友刘自鸿、魏鹏和余晓军在2012年创立的。其中刘自鸿是斯坦福大学的博士,清华大学的学士、硕士,也是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

柔宇科技主要生产柔性电子产品,并为客户提供柔性电子解决方案,应用于智能移动终端、智能交通、文娱传媒、智能家居等领域。目前产品主要有全柔性显示屏、全柔性传感器、折叠屏手机FlexPai、柔性智能手写本RoWrite等。

在当年,柔宇押注的“折叠屏”还是个前卫的赛道。因此,从一开始柔宇科技便受到了资本的青睐,获得了深创投、松禾资本的数千万元融资。公司成立次年,柔宇科技完成了数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

2014年8月,柔宇科技发布了厚度仅为0.01毫米的全球最薄彩色柔性显示屏。柔宇科技称,不同于三星、LG和国内主流OLED厂商京东方、华星光电等采用的“低温多晶硅(LTPS)”技术,柔宇科技自主研发了一条全新的技术路线,并将其命名为“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体系。据柔宇科技介绍,该技术不采用硅材料,可以降低设备的投资成本,并提高全柔性屏的良品率。

2018年10月,柔宇科技发布了折叠屏手机FlexPai柔派,并宣布于2019年一季度量产出货。有意思的是,在2019年1月小米双折叠屏手机发布后,柔宇科技包括刘自鸿在内的多位高管还为此公开怼小米“拿别人的概念炒作”,双方一时陷入口水战之中。

柔宇的技术光环,也由此吸引了更多资本的关注。在2020年5月,柔宇科技完成了光证中丽、顺丰控股、中铁大成投资的3亿美元的F轮融资。天眼查APP显示,截至目前,柔宇科技已经融资13轮,除了深创投、松禾资本外,包括IDG资本、中信资本等近40家明星机构也纷纷入局。

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研究员陈经对《财经天下》周刊表示,资本“押注”柔宇科技,也是看中了它提出的柔性屏新技术,所在的领域“有想象力”。

但是在他看来,在消费市场上,群众对柔性屏产品的接受度有多高,目前还非常不确定。而且他认为,“这类产品并没有太大的需求,更多的是噱头”。

对于柔宇科技在资本市场上受到的热捧,陈经感慨说:“是当初吹的太过了,成为了新闻事件,弄得一堆风投去抢着投资。”

同时,在业界,柔宇科技也一直备受争议。“PPT公司”、“下一个乐视”等争议声音一直围绕在它身边,从未消除。

柔宇的产品好卖吗?

早在2015年左右,刘自鸿就曾勾勒过一个“柔性产品”带来的新世界:柔性显示带来的改变,将覆盖从上游的材料到下游产品的设计和制造,甚至软件和移动互联网,“它最终会影响一个生态系统”。在柔宇科技提出的未来里,从手机到电脑等产品,都是超薄并可以自由卷起的。

但柔宇的宣传来势汹汹,市场上却迟迟没有看到柔宇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产品。目前为止,柔宇一再推崇的“成本低、良品率高”的全柔性屏,并没有在任何一家主流手机厂商的产品上得到大规模使用。柔宇对外宣传的其他应用场景的合作客户,如中兴、空中客车、中国移动等,其合作产品在大众市场上也几乎难寻踪迹。

因此,“太懂宣传”的柔宇也在外界的印象中,从“创新者”成为被质疑的“PPT公司”。

无法满足其他厂商需求的柔宇科技,只好自己消化掉自家的独家技术,推出折叠屏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产品。

但尽管柔宇科技在折叠屏手机问题上和小米“互喷”引来了不少关注的目光,业内当时也有人提出了质疑:柔宇作为柔性屏提供商,为什么自己做起了手机?当时网络上曾有声音认为,柔宇急着发布手机,是其产品仍旧无法落地,必须赶在其他厂商前边“给投资人一个交代”。但对于网上的质疑声,柔宇在那时并没有回应。

当时,也有媒体曾报道过,柔宇曾经找过华为,但华为并没有采用柔宇的产品,是因为它“在产能、良品率上都有一些问题,无法满足需要”。

图源 / 京东及淘宝平台截图

现在看来,柔宇科技的折叠屏手机在电商渠道上销售情况,可以用“惨淡”二字形容。

《财经天下》周刊发现,在柔宇科技的天猫旗舰店中,柔宇新一代折叠屏手机的月销量仅为31件,包括其他的智能手写本、无线蓝牙耳机等也鲜有用户购买。在京东的柔宇店铺当中,对其产品的评价有近2000条左右,不少评论是在反映其产品的质量问题,如信号差、断网、有花斑等等。

反观华为的折叠屏手机的月销量,在天猫店铺中有300多人付款;三星的折叠屏手机也有上百人付款。而柔宇科技的产品目前仍无法为公司“输血”。

曾有柔宇科技的员工对媒体透露,公司的柔性折叠屏手机卖不出去,公司下达的文件“强制”每个部门每天更新购机名单,消化库存。

柔宇科技推出的其他产品,如柔性屏时尚上衣、智能手写本、Moon 3D移动影院、Royole-X智能移动影院等toC产品,也大多停留在了概念上,量产还无从谈及。

产能与客户的质疑

在招股书中,柔宇科技的产能也受到了质疑。

柔宇科技解释公司累计高达32亿元亏损的原因在于产品仍在市场拓展阶段,销售规模较小且新产品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招股书显示,光是在研发上,柔宇科技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费用支出分别为1.6亿元、4.88亿元、5.86亿元和5.83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高达为247.87%、447.88%、258.25%、502.01%。最近三年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高达308.17%。

但在产能上,2018年6月柔宇科技宣布点亮投产的一期产线,每年设计产能为280万片约8英寸的全柔性显示屏。但根据招股书,在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全柔性显示屏的设计产能才只有1.17万、4.67万和2.33万张;同期内,小片的全柔性显示屏的销量分别为2099片、5.27万片、2.21万片。

于是,高调的宣传和实际的产能差距,也不禁让市场生疑:“既然有技术,为何没有产品?”

图源 / 微博@柔宇科技

面对市场的质疑,在2019年1月,柔宇曾提到“最近一季度签约的客户订单已有40亿元”。但是,却始终未透露具体客户名称。在柔宇科技的招股书中,也未见这40亿元订单的踪影。

在招股书中,柔宇科技表示,公司已积累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空中客车、Vertu、路易威登、泸州老窖、东方演艺集团、格力电器等一批知名企业级客户”。但在公司前五大客户中,上述企业却均不在其中。且在2020年上半年,公司的第五大客户销售金额仅为846万元。

由此看来,柔宇科技表述的部分主要企业级客户,或许销售金额并不算高。包括柔宇科技自己也曾表示,大客户对于产能的规模保障有一定的要求,导致公司难以取得部分大客户的认证。

柔宇科技与其客户的关系,也有不少难以厘清之处。据清流工作室调查显示,在2019年,有一位华南理工大学教师担任法人的公司星享科技向柔宇科技采购了近3000万元的产品,但招股书中也并未透露该产品的细则。

此外,深圳联宇华电子有限公司是柔宇科技2017年和2018年的五大客户之一,采购金额为524.82万元和655.27万元。但其在2018年的采购额中有近500万元的货款未结清。2020年8月,柔宇科技旗下的深圳柔显将其告上法庭,指出柔显公司已应约向深圳联宇华供应TP/LCD框贴组件、TP+LCD组件等货物。但是,根据对外的宣传,柔宇科技采用的是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 OLED,并不生产LCD组件。

无论市场对柔宇科技的质疑都是否成立,如今陷入欠薪风波的柔宇科技,都要面临“缺钱”的重大考验。

柔宇科技专注的柔性屏领域,并不是没有市场。据机构CINNO Research数据预测,到2024年,全球折叠智能手机对柔性OLED的需求量将达到3800万片,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41%。此外,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全球柔性电子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3049.4亿美元,2019年至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44.71%。

但从诞生之初就被业界寄予厚望的柔宇科技,在资本的狂热推动下,似乎陷入了“只谈技术不谈产品”的“怪圈”。如今,在陈经看来,其面临的境遇也说明,“柔宇科技步子迈得太快了”。

上一篇
顺丰同城上市破发,跑腿生意为啥不赚钱?
下一篇
今年双12有点不一样 淘宝这几个小功能还挺有“心”

信息检索